学 习
菌藻类 链球菌属

链球菌属

一、生物学特征

链球菌属属于硬壁菌门杆菌纲乳杆菌目链球菌科。我国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链球菌1个种,即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nnophilus)[2]。

链球菌属的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5~2.0μm。在液体培养基中,以成对或链状出现。不运动,不生芽孢,革兰阳性。有的种有夹膜。兼性厌氧。无芽孢、无动力,兼性厌氧,化能异氧菌,生长需要丰富的培养基,有时需要CO22。发酵代谢,主要产生乳酸但不产气,接触酶阴性,通常溶血,有α溶血(褪成绿色)或β溶血(完全透明)。生长温度范围25~45℃(最适温度37℃)。

二、主要来源与生产制备方法

主要来源  链球菌属的菌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从水、乳汁、尘埃、土壤、动物和人体中均可分离到。

生产制备方法  培养条件:37℃,厌氧培养于MRC和MC培养基。

将纯菌种接种在特定的发酵培养基中,经过培养、浓缩、冷冻干燥、粉碎、标准化、包装等工艺制备成商品化的冻干菌粉。

三、生理功能及作用

调节免疫  嗜热链球菌能够调节作为炎症指标的几种免疫因子。在体外,用人类肠表皮细胞进行的试验显示嗜热链球菌可明显下调白细胞介素IL-6的产量。但是嗜热链球菌对于白细胞介素IL-8、IL-10、T细胞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产量却没有什么调节作用。

调节肠道菌群  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混合培养发酵的乳酸饮品能补充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且含有易于吸收的营养素,具有抑制腐败菌、提高消化率。

其他  改善便秘、抑制肠道致病菌等。

四、安全性研究

根据FAO/WHO联合工作组的建议,对新分离的益生菌菌种应进行的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具体要求包括:抗生素耐药性参数测定;某种代谢活性的评价(如D-乳酸盐产生、胆盐分解);如待评价的菌株属于已知产生哺乳动物毒素的菌种,则必须对产毒能力进行测定;如待评价的菌株属于已知具有潜在溶血能力的菌种,则要求测定其溶血活性;对传染性的测定,人群试验中副作用的评价;上市后消费者不良反应事件的流行病学监测。

动物研究发现,小鼠,经口摄入嗜热链球菌,并未产生致病性。无溶血活性的相关资料。未导致任何过敏反应或食物不耐受的表现。嗜热链球菌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早在1930年即在食品中应用,干酪及酸奶的发酵剂。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其对人体有致病作用,对人体来说,嗜热链球菌是非致病菌、没有毒性、在机体不会产生毒素,没有传染性,不会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下降。1980年,唾液链球菌被用于乳及干酪发酵。欧洲食品及饲料培养物协会 (EFFCA)/国际乳业联盟(IDF)将嗜热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列入了 “食品中有使用历史的微生物名单”。

五、常见使用方法与调査/推荐摄入量

常见使用方法

食品  我国规定乳酸链球菌素为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可添加于熟制水产品,最大添加量为0.5g/kg。嗜热链球菌可用于生产普通食品。

保健食品  批准嗜热链球菌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我国规定活菌类保健食品在其保质期内活菌数目不得少于 106CFU/ml(g)。

其他  药品与双歧杆菌、乳杆菌联合使用,可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腹胀,也可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腹泻及慢性腹泻。

调查/推荐摄入量

调查摄入量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推荐摄入量  根据研究结果和科学界比较一致的意见,一般建议益生菌类产品的推荐摄入量范围为1O808~ 1011CFU/d。

六、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评价、批准、认可情况

中国  我国可用于保健食品的链球菌属1个种[2], 为嗜热链球菌,且批准嗜热链球菌可用于生产普通食 品。

美国  认为嗜热链球菌在婴儿配方食品中使用为 GRAS, GRN: 000049。

欧盟  嗜热链球菌被列入安全资格认定The  Qualified Presumption of Safety (QPS)名单。

澳/新  认为唾液链球菌-K12株为传统非新资源食品,理由是其常用于传统发酵乳产品,如酸奶。

七、注意事项和禁忌

不适宜人群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避免与抗菌药同服。

与药物相互作用  嗜热链球菌与抗菌药、抗酸药联用时可减弱其疗效,应分开服用。与鞣酸、铋剂、酊剂等不能合用。

其他  未査见相关文献资料。


返回